張貼日期:2011/11/30 上午 04:24:51
家住有千塘縣之稱的桃園,家門前就有一口水利會的灌溉池塘,與承租人打好關係後,言明要抓些小魚小蝦,來飼養綠頭鴨用,飼主慨然答應,原因無它,除了闗係建立之外,小魚小蝦屬自然生成,又會浪費他的餵魚飼料,如此便開始捕捉計劃,開始利用飲料空瓶,製作蝦籠,所捉有限,而後添購10個傳統的蝦籠與大哥贊助新式蝦籠3個,誘餌有蚯蚓/鷄飼料/碎王米粒等,蚯蚓效果很好,但得費工挖掘而天乾物燥尤難,加上還要火烤或日曬,是此放棄用免費但太費工的蚯蚓餌,改用鷄飼料與碎玉米粒混合料來做誘餌,成效良好,只是要花點成本就是。 所捕魚種以大管蝦為大宗,次為羅漢魚與台灣白魚,蝦虎與小福壽有時也會入籠,但數量不多,隨著捕捉器具進步,所捕數量變多,如圖為一天所捕的數量,扣除飼養綠頭鴨後,足夠一家四口的一餐。
再好吃的東西也會吃膩的時候,分送家人朋友食用,增添成就感,再來的想法就是,何不拿來做成小魚乾與蝦仁蝦皮之類的乾貨呢?可耐存放又能隨時取來食用,倒是不錯的想法。
憶兒時,用市售籠蝦(管徑略小,咖啡色)裝泥鰍和鱔魚作為自己零用金,傍晚施放在水田,清晨收取,不時還會裝到水蛇與雨傘節,有商人收購,那可是意外之財呢?當時水田沒污染,今很難捕捉得到了。
老婆的手藝沒話說,秀色可餐
自製蝦籠:資源回收效果有限,但不花錢又環保 傳統蝦籠:市售小蝦籠 @40元/個
新式蝦籠:餌料不易流失,小魚收獲量大 施放地點